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中國造船業 遇風遇雨遇冰山
全球經濟衰退連四年重創世界造船業,中國逾1600家造船公司在國外訂單萎縮與銀行緊縮信貸的雙重夾擊下,如今也開始早該進行的整併潮,成千上萬的工人將隨之失業。浙江省是全球最大的中小型乾船塢製造基地,但據當地媒體報導,浙江約八成的造船廠不是停產,就是僅以一半產能運作。
中國船東協會秘書長張守國說:「許多接不到訂單而關門的造船廠,草都長好高了,但這只是開始,最糟糕的情況還沒出現。」
業界專家說,為了生存並保住部分工人的飯碗,造船廠必須轉營利潤較差的船舶租賃和房地產等業務,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要忍痛脫離造船業。
在新加坡上市的揚子江船業公司發言人姚戰說:「造船業的景氣循環非常強,不能靈活應付市場變化的企業,退出競爭可能是他們的最佳選擇,超過30%的現有造船廠最終都將消失。」
事實上,他的預估還算是樂觀。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譚作鈞2月時曾告訴媒體,他認為中國50%的造船廠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破產。
世界航運業迄今仍未走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陰影,那場危機觸發了國際貿易的大崩盤,航運業也跟著一蹶不振。反映全球貨運與經濟景氣的波羅的海乾散指數 (BADI),2008年時從11793點的空前高峰暴跌逾94%,上周仍只有1100點。
在船舶航運業衰退期間,造船業通常首當其衝,受創情況也最嚴重。因為全球船東為了節省資金,往往會延後或取消新的造船訂單。
不過,中國政府的干預確曾延緩寒冬降臨造船數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國造船業。政府以寬鬆的信貸讓債台高築的造船廠得以繼續營運,根據湯森路透的資料,大陸造船業2008年獲得的貸款較前一年暴增逾500%,總額將近40億美元。
然而,中國造船廠的迅猛擴張,造成大批低技術層級的船舶氾濫市場,運費也保持在低水準,全球船東的嚴冬隨之延長。中國目前握有全球造船新訂單的一半左右。
但外國航運公司相繼陷入困境後,造船業訂單自然跟著下滑,融資也成了難題,北京政府最終也不願再支持已無利可圖的造船業。政府抽腿後,大陸造船業者去年獲得的信貸也猛降到5.01億美元,足足比2008年暴減87%。
中國船舶工業協會表示,去年中國造船業接獲的新訂單大減52%,總量降到3,622萬載重噸,今年1-2月的新訂單也較去年同期減少約40%。
中國造船業這一輪的整併中,預料只有中國國船舶重工、中國熔盛重工和揚子江船業等中國最大的造船廠,才可能生存下來。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