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處宣布2013年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今年下修至1.74%,「出口」大幅下調,是台灣不能「保二」的關鍵。出口不振,反應什麼問題?台灣如何轉型,才能乘著世界景氣的暖風起飛?
「百分之一點七四,」主計長石素梅正式宣布2013年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不帶情緒的語調,道出台灣人民心中的苦悶:企業年終1.16個月,全年經濟成長率也與二無緣。
「在我們看來是全面失守,」台灣經濟研究院產業諮詢委員會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心助理研究員李長泰直言。
主計處表示,全年經濟成長率不能「保二」的核心關鍵是「出口」,第四季出口預測值將大幅下修四千億台幣。
台灣出口疲軟,早有端倪。九月份台灣出口重挫7%,與對手相比,韓國出口跌幅僅1.5%,中國則微跌0.3%,遠不及台灣衰退的幅度。
十月全球景氣回溫,韓國出口彈升7.3%,中國出口成長率也翻揚至5.6%,台灣出口卻依然呈現負成長。
「台灣的景氣和外國脫節,中、韓成長了,我們卻無法乘著國際局勢起飛,」李長泰言語間透露著擔憂。
面對出口衰退,出口商將矛頭指向央行,直指台幣匯率缺乏競爭力。然而台灣出口不振,反應的是比匯率更龐雜的結構性問題。轉型動能不足,將台灣置於「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僵局。
前無強敵的台灣卡在中階代工,無法向上走研發,也無法向下發展品牌,造成出口結構失衡。出口產業多元,才能避免整體出口因為部分產業出現危機而全盤皆輸。
以十月為例,受制於大環境,韓國鋼鐵與液晶產品的出口和台灣一樣負成長,但韓國受惠於家電與汽車的高成長,整體出口仍上揚。
回頭看,中國、東南亞兩大追兵,現已發展出自己的代工產業,侵蝕台灣外銷大餅。「面板的技術,中國很快就跟上了,」海峽資本分析師陳其寬指出。
在中國的電視面板業市場,中國自有品牌市占率與去年年底相比,躍升逾十%,台灣市占率下滑約七%,拉低台灣精密儀器出口總額。
《環球透視》(Global Insight)預測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三‧三%,顯示全球景氣回暖。然而,主計處今日仍下修明年經濟成長預測值至2.59%。
關鍵依然在出口。全球電子業市場結構轉變,台灣引以為傲的個人電腦與筆電產業逐漸被價格較低的行動裝置取代,在新一輪行動裝置戰中,介入供應鏈的程度亦不如以往。
明年,雖然4G、航空業與半導體產業投資,有機會帶動投資,整體成長動能仍顯不足。
09年金融海嘯至今五年,台灣已經有三年經濟成長率低於2%。台灣此時應該正視出口競爭力衰退的問題,積極轉型,才能乘著世界景氣的暖風起飛。
資料來源: 天下雜誌 2013-11-29 (作者: 李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